危废网 | 危废江湖

垃圾减量化成效显著 绍兴生活垃圾实现负增长

源头分类精准投放、垃圾减量化成效显著、无害处置全省领先……记者从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,绍兴“前端源头分类精准化+中端收集运输规范化+末端处理设施标准化”的垃圾分类体系已基本形成。目前,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2.24%,资源化利用率77.23%,垃圾总量提前实现负增长,有力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

垃圾分类 深入千家万户

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,看似“小事”却牵着民生、连着文明。昨天早上6时,51岁的社区卫生保洁员李阿姨穿上围裙、戴好口罩手套,来到越城区迪荡街道御景华庭五期的垃圾房,对放置在内的生活垃圾逐一检查。

御景华庭五期是越城区首个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小区,从上月起正式实施。小区内原有垃圾桶全部撤除,生活垃圾统一投放至垃圾房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垃圾房”并非24小时开放,居民只有在每天6时~9时和18时~21时这两个时段才能投放。

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,御景华庭小区所在的云东社区,通过党员包户、多方签约、星级评比、量化考核等形式,构建起“契约化”管理体系,实现垃圾分类从源头、宣传、投放、督导到收运全过程规范化操作。

“签约”“亮约”,还要有效“履约”。“每天居民拿着垃圾来到投放点,我们将根据垃圾种类记录下投放时间与品种,每户每月的分类情况,制作‘红黑榜’予以公示。”李阿姨对记者说,居民使用的垃圾袋都配有实名二维码,一旦3次以上分类不合格,行政执法部门将根据《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》,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。据统计,目前越城区共有200余个小区正逐步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工作。

此外,绍兴市还将每月的20日设立为“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”,这一天市民可将囤在家里的有害垃圾投放至社区的清运点。“我们以多形式、多途径不断强化垃圾分类宣传督导,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、参与率和准确率,让居民从‘要我分’到‘我要分’。”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马川表示。

垃圾分类正在普及,园林废弃物、装修(建筑)垃圾处理也不甘落后。越城区引进园林碳化处理技术,建成全市首个园林废弃物碳化处置项目,计划于2020年底投产,年处理量预计18万吨;柯桥区、上虞区即将进入项目施工阶段;诸暨市、嵊州市、新昌县也已分别完成项目招标、设备安装、项目开工等步骤。待6个项目建成后,将基本上解决绍兴市大件、园林、装修(建筑)垃圾处置难题。

垃圾处置能力 居全省前列

店内分好垃圾,流动清运车每天3次上门收集,分不好不收运……从去年10月起,越城区逐步在解放路、中兴路、延安路、胜利路、人民路、剡溪路、平江路等7条主干道撤走大型垃圾桶,开展沿街店铺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收集工作。

为提升垃圾分类收运能力,绍兴市启动“红、蓝、灰、绿”四色清运车辆标准化配置,实行分类专线运输。截至目前,今年绍兴市规范喷涂分类清运车辆688辆,新购置分类清运车辆148辆,提前实现车辆规范配置全覆盖。同时,累计建设完成标准集置点468个,新(改、扩)建中转站35座,进一步补齐分类收运这一短板。

随着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不断推进,给生活垃圾无害化、资源化处置提出更高要求。昨天,记者走进位于柯桥区马鞍街道的绍兴市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,只见一辆辆车身写着“柯桥环卫”“越城环卫”的垃圾运输车正缓缓驶入公司卸料大厅,车上的垃圾将在储坑内发酵5-7天,再投入焚烧炉焚烧。垃圾从卸料、发酵、抓料、焚烧,所有工艺均采用信息化管控,密封化操作。

据悉,这是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(一期)垃圾焚烧项目,日“吞”垃圾约2000吨。“垃圾焚烧炉等主要核心设备均从德国进口,每年可发电约1.88亿千瓦时,提供蒸汽约96万吨,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朱建平介绍,相比传统简单的填埋和焚烧方式,在这里真正实现生活垃圾“变废为宝”。

数据显示,自2017年以来,绍兴市投资44.85亿元,先后建成了循环生态产业园等9个处置设施,垃圾处置能力走在全省前列,无害化工作处于领先水平。目前,绍兴市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全覆盖。到今年底,全市焚烧和餐厨处置能力将达到7700吨/日,将彻底实现全市域“全焚烧、零填埋”的目标。

源头减量 让垃圾总量大幅减少

提高分类与收运水平、提升处置能力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,做好源头减量则是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关键。日前,记者来到越城区孙端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中心,工作人员正在对收运来的易腐垃圾进行分拣。记者发现,村民的分类质量非常高,很少有夹杂其他垃圾的情况。这些分拣好的垃圾,通过5台垃圾处理机,实现资源化利用。

“从2017年起,村头村就成了整个街道的垃圾资源化处理点,日处理能力达13吨。经过破碎、脱水、发酵等工序,垃圾就变成肥料,只有原来重量的15%-20%。”村头村党总支书记顾水根说,肥料一经推出深受村民喜爱。

此外,全市已在60家果蔬集贸市场开展易腐垃圾就地处理、“净菜进城”试点。上虞百官农贸市场负责人郑洁告诉记者,清晨6时就有顾客来买菜,大量蔬菜得在这个时间节点前清洗完毕。遗留下的黄叶、菜根等垃圾怎么办?“市场每天产生约2.5吨垃圾,大部分易腐。‘净菜进城’试点后,我们投资70万元购买了易腐垃圾微生物发酵处理设备,把产生的果蔬菜皮、动物下脚料等就地处理,变成有机肥料,垃圾减量率达到90%左右。”郑洁说。

垃圾分类“减法”做得好,源于“加法”给力。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何茂泉说,以限塑令、酒店限一次性消费品、“光盘行动”、净菜进城等“八大行动”为载体,绍兴市不断加快源头减量。2019年绍兴生活垃圾总量下降了1.57%;今年以来,生活垃圾总量降幅已达到9.18%,其中源头减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,为“无废城市”创建增添新活力。

如今,绍兴正着手“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”平台的建设。通过监管可视化、数据标准化、风险预警化、问题追溯化、信用等级化、责任认定化,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、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。今年年底,将基本建成省、市、县一体化监管平台,全面提升绍兴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危废网 | 危废江湖 » 垃圾减量化成效显著 绍兴生活垃圾实现负增长

赞 (0)
分享到:更多 ()

评论 0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登陆 注册
知道创宇云安全